經過幾代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39年前引種在云南省林科院的國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華蓋木,首次綻放出朵朵花苞,意味著華蓋木人工繁育遷地保護獲得成功。
華蓋木起源1.4億年前第四紀冰川時代,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數量最少和最古老的木蘭科珍稀瀕危植物,被喻為“植物界的大熊貓”。因其樹干通直挺拔,樹冠“亭亭如華蓋”而得名。作為一個極小種群物種,最初野外被發現時,華蓋木已不能夠維持一個物種正常的基因交流和繁衍,幾近滅絕。由于華蓋木野外自然繁育已經非常困難,1983年,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科研人員在野外調查中發現華蓋木后,便將其引種到昆明樹木園開展人工繁育工作。
在幾代科學家共同呵護下,39年間,從破土發芽到向上生長,華蓋木不斷汲取養分,逐漸枝繁葉茂。在引種39年后,華蓋木終于第一次綻放出朵朵花苞,乳白的花瓣被綠葉層層包裹,隨風搖曳,散發出淡淡清香。華蓋木的開花讓科學家們欣喜若狂,對于實現其野外環境下的生命周期自然循環和種群數量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總臺記者 李騰飛 李常明)
(責任編輯:劉雯霽 審核:盧秀麗)